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欧美电影,www.黄色视屏国产无遮掩,97视频,啊啊好爽要高潮了啊啊啊视频,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宅男

新聞中心News

公司新聞

蜂產品造假仍不少 品牌企業、“洋”蜂蜜并非都可靠

發布時間:2013-03-13 03:54  閱讀次數:2078次
  近日,中國蜂業博覽會暨全國蜂產品市場信息交流會在滬舉行,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蜜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寒冰等透露,造假仍是困擾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頑癥,整體質量水平并不樂觀。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購買進口蜂蜜,2011年進口蜂蜜貨值較2005年增長10倍,但“洋蜂蜜”并不都可靠,不僅陸續有不合格產品在入境時被檢出,且所謂進口蜂蜜中還混雜“假洋鬼子”,消費者不應盲目崇洋。
  路邊攤貨摻假普遍
  天氣暖,菜花黃,蜜蜂忙。與此同時,市郊一些路邊開始出現打著“蜂農自產自銷”招牌的流動攤販。然而,上海市農學會蜂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孫德官指出,本市蜂農只有幾百人,產品基本供不應求,不會在街邊叫賣,擺攤的幾乎都是冒牌貨。
  他指出,這些擺攤人自稱蜂農,絕大多數人身邊卻沒有一只蜂箱,即使個別人裝模作樣擺了幾只,也是沒有蜜蜂的空箱。他們號稱直銷,產品價格低廉,以此博取消費者信任,實際上賣的是用糖漿、樹膠等調制的蜂蜜、蜂膠,由于調制手段高明,消費者無法用肉眼判別,即使送檢,往往也都難以檢出。
  還有些攤販玩文字游戲,以“蜜蜂膏”冒充蜂蜜。實際上,“蜜蜂膏”并非純蜂蜜,中國蜂產品協會近期一直致力于推動取消“蜜蜂膏”這一產品名稱,讓打擦邊球者無空可鉆。
  品牌企業也有造假
  更令人擔憂的是,不僅流動攤販造假,一些企業也罔顧法規,用樹膠、色拉油、綠色素調和成假冒蜂膠,還有少數名牌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,大量發展代工企業貼牌加工,對原材料和加工環節把控不嚴,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。淘寶網上銷量居前的某品牌蜂蜜,就被檢出產品中含有30%-40%的甜菜糖和40%的大米糖漿,坑害消費者。
  中國蜂產品協會蜂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呂澤田稱,假冒偽劣蜂膠產品侵占了約一半的市場份額,非法收入超過10億元,侵害廣大消費者的權益,也阻礙了市場的有序發展。
  孫德官也指出,一些制假售假的企業有實力花重金做廣告、開專柜,讓消費者誤以為他們是名牌、放心企業。相反,一些老老實實做產品的企業卻往往拿不出多少錢搞宣傳,導致產品銷路有限,價格也上不去。例如,社員占上海蜂農總數70%的滬郊蜂業聯合社,就因為嚴把原料和加工關,難以與成本往往不足正規產品1/10的假冒偽劣產品競爭,經營狀況反而不如造假者。
  新型檢測方式問世
  由于國標滯后,造假者往往根據國標“量身定制”,使得糖漿調和的假蜂蜜與真蜂蜜難辨真偽,以樹膠冒充假蜂膠的膠含量、總黃酮、氧化指標等也均符合國標,傳統檢測方法對假冒偽劣產品無能為力,這是多年難以杜絕假貨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  可喜的是,去年年中,浙江大學成功研究出針對蜂膠中混有楊樹膠的新型檢測方法,并被批準為行業標準實施。呂澤田認為,這對打擊假蜂膠具有里程碑式意義。
  同時,《蜂蜜國標》也正著手修訂,蜂產品營養標簽也在進一步完善中,這些都有利于規范市場。
  進口蜂蜜不都保險
  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劉世麗發布的數據顯示,2005年我國進口蜂蜜362噸,2011年已近2000噸,顯示出中國消費者對進口蜂蜜的需求快速增長。但事實上,洋蜂蜜并不都可靠。
  當前,無進口保健食品批文的所謂進口蜂產品越來越多,僅2010年就被查處不合格進口蜂產品25批。而且,還有一些國產蜂產品打著境外企業監制的名頭欺騙消費者,這一點,從我國的進口價格和來源國的出口價格對比便可看出。據統計,我國從美國進口蜂蜜的均價僅為1.63美元/千克,而美國的出口報價為2.3美元/千克;我國從加拿大進口蜂蜜的均價為1.79美元/千克,而該國出口報價為3.46美元/千克。由此可見,一些國產蜂蜜喬裝打扮,給自己貼上了洋標簽。(記者 孫云)